村网通总站 冷泉村 697968.nync.com 欢迎您!
听说长得好看的人都关注了 http://user.nync.com/main
现在蒙自过桥米线名声远扬,真正介绍起蒙自过桥米线,除了经常提起的蒙自过桥米线的传说,似乎就很难介绍得更多、更深入。作为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一定经历过很多才拥有现在的“成就”。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捋一捋那些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过桥米线的故事。 和任何文字记载相比,蒙自过桥米线的传说更要深入人心,或许,也比任何文字记载更为重要。 传说云南蒙自县城有一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日久,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到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 滇越铁路通车,蒙自过桥米线成为昆明时尚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云南的速度由马车时代跨越到火车时代。 云南第一条铁路、第一个海关、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近代邮局、第一个外国洋行、第一个酒吧......诸多的第一,使蒙自在清末成为云南的时尚之都。而滇越铁路的通车,使来自蒙自的时尚迅速成为昆明乃至云南的饮食时尚,这其中,就包括米线。正是滇越铁路通车和蒙自在云南现代化中的领先地位,使蒙自一地的特色小吃——过桥米线一跃成为云南最著名的小吃。 滇越铁路通车后,蒙自过桥米线传到昆明,最先为光华街“一品园”经营,稍后“德鑫园”、“仁和园”等经营。 西南联大,帮助云南米线第一次获得全国性名声 1938年4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迁到昆明,其中的文法学院迁到蒙自。 国难当头,民国年间最为著名、精粹的一个文化精英群体来到云南,这是国家民族之不幸,却是云南文化之幸,也是云南米线之幸。云南米线滋润了这些人,这些人也对云南米线留下了美好记忆。这些人离开云南后,他们美好的记忆中的米线就成为了云南重要的饮食标签,使云南米线第一次获得了全国性的名声。 这些人中,对云南米线传播贡献最大的当属鹿桥和汪曾祺。但值得注意的是,《未央歌》和《昆明吃食》中的米线文字固然重要,但却比不过一代文化精英们的记忆和潜意识重要。正是那种潜意识中的云南米线记忆,得以帮助云南米线名扬天下。 作为产业,经历米线萧条期 知青,又一个类似西南联大的米线记忆 1956年公私合营后,建立国营和集体商业,米线行业规模有了发展。但随着国家经济整体纳入计划轨道后,个体经济被全部废止,米线业迅速萧条,规模质量都迅速下滑。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兴于中国边疆,包括云南。 知青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单论来到云南的知青,其规模也是远远超过西南联大师生。同样,米线给他们留下的深刻美好记忆,来自四面八方的知青将云南米线带向全国。 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还有一件小事需要提及:1968年,蒙自驻军38师调防四川,在蒙自养成爱吃过桥米线习惯的38师官兵把过桥米线随军带到四川,迅速传到四川各地。 饮食文化大兴年代里的过桥米线的那些事儿 1982年云南电视台拍摄短剧 云南电视台到蒙自拍摄了电视短剧《桥之情》,第一次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将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乡锁定在了蒙自。 1985年起过桥米线传入首都 新安所镇王宁善、王纯生等一批有识之士纷纷前往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等地实践自己弘扬蒙自过桥米线的创业梦,开始创建起一批云南过桥米线的知名品牌。同年,过桥米线传入北京,进而传入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各大城市。 1986年留学生传播 蒙自女婿黄文兴医生移民美国,其两个儿子各带榨米线小机器,将蒙自过桥米线传至美国。从那时起,如今蒙自过桥米线已随中国留学生的步伐传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1988年中国食品出报社报道 蒙自过桥米线被收载入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之《云南烹饪荟萃》一书,陈绍兴、陈万翔父子被定为蒙自过桥米线传人。同年,江俊、江勇兄弟举家赴昆明开创事业,在昆明小西门和五华大厦开设了蒙自过桥米线店,经过两三年的奋斗,在昆明得以立足。 1990年3月24日《春城晚报》报道 《春城晚报》刊发《过桥米线应该恢复本来面目》的文章,引起了关于蒙自米线的大讨论,从产业、文化、品牌等各方面第一次系统探讨蒙自过桥米线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1990年“过桥米线大战” 堪称昆明蒙自过桥米线的狂欢年,不仅报刊讨论激烈,过桥米线产业发展也一下子扩大了规模,掀起了激动人心的“过桥米线大战”。昆明城中一下子涌现出了两三百家过桥米线馆,大街小巷,四处充斥“正宗蒙自过桥米线”的招牌,有人甚至还别出心裁地打出“歪宗蒙自过桥米线”的牌子。 1995年开启品牌之路 江氏兄弟桥香园五一路店正式开业,注册“江氏兄弟”、“桥香园”商标,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牌。 1998年 9年前初创,投资3万元的吉鑫园发展成为资产7000万元的世博吉鑫园,一举跨入云南私企100强行列,极大推动了过桥米线和云南餐饮行业的发展。 1999年 昆明召开“世博会”,大量涌入中外游客。桥香园以全新的环境,与众不同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量客源,“桥香园模式”一时成为同行争相效仿的对象。 2004年3月 “蒙自过桥米线”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小吃”。 2005年4月《天下一碗》电视剧央视播出 蒙自过桥米线协会成立,有会员50人。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剧组以过桥米线为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天下一碗》又一次在蒙自开机拍摄。 2006年 过桥米线被评定为“云南十大名片”之一。 2007年底 在蒙自成立了云南过桥米线协会。 2008年 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40亩,日产200吨的红河州南湖缘过桥米线公司建成投产,极大提升了红河州的米线产业化水平。 2009年10月过桥米线节 蒙自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旅游节,在蒙自现场制作了长达2567.8米的米线,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最长的米线”吉尼斯纪录。同时,蒙自县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 2010年10月 蒙自隆重举办第二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节,直径2.228米,高90公分的锡碗“天下一碗”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最大的锡碗”世界吉尼斯纪录,同时举行现场拍卖会。 2015年4月央视再次到蒙自 央视《味道》栏目再次来到蒙自,又一次将蒙自过桥米线搬上了电视荧屏。 过桥米线与金庸、李鸿章 李鸿章: 有一个在蒙自流传盛广的故事,清军机大臣李鸿章出访法国时,法国佬请他吃冰棍,他见冰棍在冒烟,以为很烫,吹了老半天,才小心地尝了一口,没想到冷得倒牙,法国佬哈哈大笑。等法国佬来到中国,李鸿章特意安排了“过桥米线”,汤静静地放在那里,法国佬一想肯定是种冷饮,端起来就喝,结果被烫得七窍生烟。 金庸: 金庸小说《鹿鼎记》里曾写到过桥米线,韦小宝吩咐御膳房做云南菜以讨沐小郡主的欢心,太监上菜时说:“桂公公,厨子叫小人禀报公公,这过桥米线的汤极烫,看来没一丝热气,其实是挺热的。” 过桥米线汤的摄氏度的爱情 来源:今日蒙自